熟知他的人都知道,亞羅士打大發燒友,別號『園藝戴』的戴氏乃大馬音響界一位重量級人物。去年8月24日,他僅以六十一之齡突告一聲不響地離開這個塵世,每個人無不對這個消息感到驚愕,他永遠遠離了他家人,也永遠離開了他引以為傲的超級音響體系和一大堆的音樂軟件。
        戴氏被証實死於糖尿病及一連串的併發症。我作為他最好的一位摯友,主要是我們共同擁有一個可以談論不休的音響話題,單單是這(不包括聆聽音響在內),可以從晚上直達天明。
        以下可能是戴氏所不為人知的一些軼事,一方面,我是想對他的豐功偉蹟作最後表揚。
(一)  我之所以如此盛讚他,緣於我曾在自個的房間內領教過它的厲害
,而那些我自製的Tube Traps全部『企埋一邊』。實際上,平面的Panel Acoustic校聲物幾乎毫無作用,低音無法控制,並吃掉全部高音!
(二)  到過戴氏的聆聽室都知道,四堵牆都差不多釘滿了厚實的木條,這其實是經無數次的體驗才有的結果。在他周邊的發燒友,至少有五人以上受了他的影響。而照飯煮碗,而且助人不留遺力。
(三)  他一共擁有四至五個版本的自製角錐,但不知何故,數第一版效果最佳。在我的揚聲器腳架下,我就用上了八只,我給它的評價是聲音變得更具份量與實體感。可以說,戴氏的自製角錐完全受到了Goldmund角錐的影響。
(四)  戴氏偏好『死房』外加一些迴響,這使得他重播那類隨時可將來人腦袋給炸了開來的音樂,並非得到很多人的賞識。讓我告訴你,他喜歡扭大音量來聽音樂,估計大約90至95dB的音壓,對我而言,戴氏的體系過人之處計有:(甲)約莫五六年前,當時他尚未加寬房間,用一對Audio Research Classic 150單聲道後級去推動一對Duntech Princess,那種活生的現場感莫不叫人震驚,我想人們將永遠記得他如何把玩那張VTL CD(Munyongo最後一首),我想,Oh yeah....桑巴舞....!(乙)Jeff Rowland Coherence與9T進宮後,那種晶體機固有的低頻表現會讓亞羅士打眾發燒友產生一種自卑感。
(五)  在三年多前,有次戴氏告訴我(當時我正在播放敲擊鼓樂),對於這類音樂輕易達致穿牆破壁之境(音場大到房間裝不下),跟著他介紹一大堆的古典樂,除了一部份是強調極度動態之外,大部份均屬慢版及抒情式,例如他所鍾愛的Mahler與Jean Serbilious,其他具代表性的發燒公司如RR、Chesky、Deuchegrammophone(Von Karajan)、Sony Classical SPM Recording以及Philip Cllassical Recording等等。其實,在他的收藏中,尚包括碟齡已超逾二十載的黑膠錄音(不少是Deuchegrammophone及直刻版)。其中一張是LA Four Going Home(並非古典樂)已經唱到磨損,不過他有CD版作後備。
(六)  簡單來說,他是一名陶藝工作者,他喜歡用泥及火爐烘製各種各式的盆物,喜製一些肖、雕物。在亞羅士打,他擁有一所美術館,是極受當地人所敬重的藝術家。
(七)  他主要是受那些來自Pulau Langkawi酒店(如Sheraton)的委托,進行庭園的設計。不但如此,在他那所獨立式房宅,也同時遍佈多種石頭雕像、樹木及樹立具浪漫色彩的路牌,如Jalan Hifi、Romance Avenue。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