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均恰如其盼。 與八千元的Analog Interface比較,顯示出其一高一低去得更盡,動態與衝擊力也略為勝出,吳氏造它出來,果然有他的理由。 鑒於其音質超然級別,在同類器材中又前所未聞,很可能吳氏洞悉到這一點,認為它肯定傾倒很多發燒友,『值得賣這個價』,才把它定在一個非普羅大眾可負擔得起的價格上。 此器的長處,在我用了多款數碼味『濃郁』的CD機得到證實,那股音樂味,令人回味無窮。 吳氏也深諳這一點,所以大膽將之稱為Gold Reference,來表示他也是無以為繼。他這三年來都是靠兩款Analog Interface與PST導線找吃(昂貴的前後級畢竟銷量有限),由此可見其生意之穩定性。 此器在我手上已有一段長時間,我自己對它真的是無話可說,只要配搭得宜(我指的是後級與喇叭),它完全可讓你得到無盡的音樂享受。 我的結論是:不打算買它的人千萬不要去聽它。 Analog Interface Gold Reference這一篇文章一寫完,也等於是『國產英雄』一欄將正式拉開序幕。 吳氏可說是『風雲』一書中唯一曝光的音響品牌的始創人,由於專走高檔路線(絕對苦多於樂),他引人矚目的程度肯定是眾國產英雄中之冠。過往刊出期間,不斷有他的流言蜚語傳出,貶贊皆十分猛烈,証明吳氏是如假包換的非常人物。 透過這篇文章,倒可引伸出一般發燒友對本地品牌的一些觀感。 (一)沒有信心,認為本地薑不辣。 (二)外型不佳,認為登不了大堂。 (三)價格偏低(除了吳氏),認為好極有限。 關於外型,這倒是事實。但綜合各方意見,會欣賞的用家並不在乎外型如何(靚當然最好),他們只在乎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他們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若然外型材料堅實,成本必然上漲,不少一流名牌,外觀其實佔了總成本的三四成以上。話說回來 ,買到部夾自己器材的國產機,其實是『冷手執個熱煎堆』。 價格偏低問題,好極有限;在一些產品確可作如是觀之,但對於精於妥協的國產業者而言,卻要換另一個角度來看。此話完全不含『偏心』的成份在內,因為,天下間很多器材他們都聽過了,他們斷不可能,做一部機來等『踩』,即使不能在同價中『殺曬』也要有屬於自己的個性,最起碼製作嚴謹。關於價格偏低,為什麼他們肯吃這樣的『虧』呢?實有賴於人工不比人貴(因為親力親為)、租金便宜(如果在家裡開工,甚至不必交租)、先天佔優(不必繳稅)、宣傳開銷全無(至多只打本地刊物廣告),跨海而來的產品完全沒有這種優勢。這裡,只說明了一點,要建立一個世界級名牌,談何容易,實際是由無數金錢與時間堆砌起來的。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