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當揚聲器擺位妥當而得到了一定的好聲效後,千萬不要去介意左右揚聲器擺放的位置有些差別,有可能會是左邊一只較為離牆遠了一點,或右邊一只的Toe-in度較為左邊來的多等等,這都是很正常的事,因為兩側牆的不同,一定會影響到左右揚聲器也有不同的反射音波,就以筆者的聆聽房來說,無論是用上什麼揚聲器,右邊一只揚聲器總是會比右邊的Toe-in較少幾度和離側牆較多兩寸,如果你也遇到有這種問題,千萬不要使用尺來度量,將兩只揚聲器少許的位置差別校正。 (八)如果是為有外加矮腳(約是三寸至一尺內高度的一類,腳釘不包括在內)或墊加承板的座地揚聲器擺位時,就要多些注意『低頻』量的處理,這類事往往發生在將揚聲器擺位尋得後,在加上矮腳架或承板時,原本已調至到非常『漂亮』的低頻重播效果即刻大減,前功盡廢了也!如果是遇到了這種問題,可試將已擺好位的揚聲器再移後少許才上腳架,以我的計算是,揚聲器被承高二至四寸時,就退回約五至八寸,再高的五至十寸就退至一尺左右,當然最後的標準還是要以耳聽為準。 (九)盡量自己動手為自己的揚聲器擺位,不要過於依賴『高手』為你決定一切,要知每一個人的追求品味不同,如喜歡高頻強亮的他不一定能擺出你所追求的柔潤高頻,自己如果肯多動手就會對聲效多和快認識。試想一下,一個月能捉到一兩種『聲音』,一年後你也就已經是個擺位高手了,如果只單依賴高手為你擺位,你就永遠無法了解聲音是如何隨著揚聲器被移動而改變,又如果一天高手不來了,那你就要煩惱多多了,筆者不怕告訴大家,單單在自己聆聽房內的揚聲器擺位和空間處理,就讓我已花掉三年多的時間不停在摸索,到目前還不敢稱說已經能一百巴仙無誤的去控制每一種『聲音』。
(十)擺位使用的軟件選擇可先以一把人聲加一兩件樂器的錄音開始(如Carol Kidd的When I Dream),這類錄音所能聽到的聲音定位多數是在揚聲器與前牆之間,伴奏的樂器也多數不會超越兩只揚聲器左右,所以很輕易就可以『捉』到聲音的定位。把揚聲器前後左右移位,將人聲定在揚聲器與前牆和左右揚聲器正中位即可,通常揚聲器在這方面所移動的範圍會較大,當人聲得到定位後,接下來是要將樂器『分隔』出來,此時揚聲器所移動的範圍就較為縮小了(如以in計),除了前後左右移動揚聲器也可以Toe-in來增加音像對焦的準確性,接下來再選擇一些較多樂器或是較多人合唱的錄音來測聽(如Eagles的Hotel California),聲音是否能由兩只揚聲器後左右伸展出去,此時揚聲器移動的範圍也更加縮小了(如以cm計),如果,此時你能『看』到每一位歌手或每一件樂器的位置所在,那已是進入擺位成功的第一步了。再進一步就是要『看』到每一位歌手或每一件樂器的前後距離,也就是『層次』。再選擇一些場面極為『熱鬧』的錄音來播放(如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大合唱』),聽它是否能將前排、中和後排等的聲音排列出來,而在大高音量播唱時,場面是否穩健或只得一個『亂』字,通要求達到這一方面時,已不能單以移動揚聲器就可成功了,這已是牽連到要以『空間處理』來配合調校了。 筆者也把多年來從各方面所收集到較廣用的『揚聲器擺位法』一一列出,多數都是筆者本身曾有測試過的擺法,也希望讀者們能在內裡尋得一個適合自己空間使用的擺位法為開始。 ?(一)『螺孔擺法』就是將揚聲器擺於房間長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間位置,將揚聲器緊靠兩側牆,再以較大(以45度為準)的投射角度將揚聲器面板對準聆聽位,聆聽位置就在投角交叉點後尺半至三尺之間,對高音過於尖利、中與低音稀薄的聲效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二)『三一七比例法』。這擺法是較為常見的一種,也適用於較合有標準比例的空間和較大的空間,揚聲器位置點乃是在房間長度的三分之一位置。兩只揚聲器之間的間隔是房間三分之二長度的0.7倍,比如房間長度18尺和寬度為12尺,那揚聲器位置就離前牆6尺位置,兩只揚聲器的間隔是12尺(18尺之三分之二數)乘於0.7倍,也就是8尺4寸也。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