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想談一點我十多年前玩喇叭的一種小玩招及其新構思和嘗試,且稱為弧形罩,專為長方形小喇叭而設。  
        記得我曾於一篇論及Bose直射/反射原理的文章中強調音響資訊的密度是現場活生感的要訣,為了加強輻射及減少干擾波而又不想把音響訊息以吸音的調音法吸減掉,於是我找來簡易的半弧形木製材料,依喇叭長寬度身裁鋸,貼黏於喇叭邊以減少角邊失真度(又稱繞射失真,請參看繪圖一)及增加音波擴散能力,當時確是相當收效,大耀弟當年就曾見識過此種玩法。
        時至今日,喇叭之設計可謂傳統及千奇百怪並存,各師各法,各有取向,也真難能評說何為強弱高下,然而我覺得能把音響理論付諸實踐的音響設計家,已然佔了不少優勢和可行性。
        譬如我於幾年前得見B&W Nautilus大鸚鵡螺(及如今的Avantgarde系列,無箱勝有箱之絕美巧妙之作)等類型之雄偉及超時代設計後,心中大為折服。及後接觸秉承Nautilus血統B&W N805,印證了我往年的認知即喇叭外型及內容確能左右聲(不談Crossover)其實邊角失這問題確確實實存在而且顯見,卻為好多喇叭廠商似視若無睹,諸如Harbeth、ATC等(新ATC SLM 70系列已然採用圓弧形架構,此是後話矣),翻翻雜誌,類似喇叭多如繁星,不看品牌,真不知誰家是誰家,我當然不敢質問這些名震天下的品牌的聲音素質,只是個人好奇的想問,假若ATC的外型不再只是長方型而是圓柱型或三角型或......聲音將又如何?或你將說那就不是ATC了,那倒也是,看到Avantgarde、Avalon、Nautilus、Revel等等形象那麼強烈,那麼深入人心,一見即能辨識的外型,而實際功用上又那麼秉顧科技理論的實踐者怎不教人嘆服心儀呢?而近年確確實實也看到了許多喇叭廠商正視這類問題(加上IMAC電腦的影響)而脫逃出這傳統的桎梏,至而一股LifeStyle又高素質的設計風潮席捲全球。
        音波是音樂基本形態和元素,不能去除,但干擾波則如同大敵,能除則除,不然禍害昭然,許多時我們只針對訊源、放大器等作調避震功夫,其實喇叭也當一視同仁,通常調諧之於喇叭,多為腳座材料及設計,Blu Tac之因應施用,釘尖的多變化體,貼鉛粒或加架骨,換各種優木皮等慣見且今已通俗的玩法,其實當還有許多可行之道,這兒介紹之弧形罩只是千百種中可能性之其一而已。
        至於為何選用Rogers LS 3/5A為嘗試對象,我只能說因緣際會,事緣科寶AS-300B膽合併機送到我處後,我與文生弟聯了幾通電話,他提及300B推LS 3/5A甚有看頭,甚得他心,而原本打算在多幾期介紹的弧形罩專文就因心動而提前構思,製作嘗玩。由我友壯成弟以其傑出手藝於三日內趕製我源自N805的外型構思,而後在試聽期才突然驚覺,我不知是否過於自信了些,竟敢以LS 3/5A作試驗品,依我所知,今期文生弟就有一篇LS 3/5A的浪漫專題,以LS 3/5A之無比聲譽,這實在是個極大挑戰也是個失誤,挑戰指的是LS 3/5A之完美性,發燒同道,無人不知,要改善它,那怕是三五巴仙,也已是難事。說是失誤,指的是多年來曾有許多發燒同道為著使LS 3/5A更進一步提昇完美性,改換Crossover的種種嘗試,到頭來音效固然進步了,而LS 3/5A也不再是LS 3/5A了,只因音質性格已然面目全非矣,前車可鑒,我豈能不警惕自制?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