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資深發燒友Benjamin, LP藏量逾兩萬張,由於他自己亦是高級音響代理商之故,欲玩名牌可說垂手可得,令人好奇的是,在他那位於實籠崗的寓所裡,『鬼影都無一隻』,見到的幾乎是清一色Naim Audio,僅得Linn LP-12唱盤佔得一席位(但亦經Naim廠方摩改Phono Stage + 唱臂),Ben那三、四百尺空間裝載一對肥胖的Naim DBL旗艦揚聲器(Dynamic Box Loudspeaker),此揚聲器非同小可,每邊採用一只十五寸ATC低音單體(半數發燒友聽到此一定即時暈倒!)當然,Ben身為代理又玩整套Naim,如果玩唔靚聲都可以話不用見人了。 寫這一篇報導時,我已經在多處聽過Naim Audio大大小小的組合(但最大都未及Ben這裡大),Naim的聲音絕對獨具一格(一如FM),它的售價不高(比諸美國High End),但單憑其聲音素質並不被任何貴機『欺倒』。Naim Audio外表樸素到非筆墨所能形容(在英國品牌裡則見怪不怪),它迄立市場二十多年,生意越做越大(甚至不受金融風暴影響),老板兼設計師Julien Vereker非常注重一體化概念,就是全線採用Naim的重播系統(音源、放大器、揚聲器至接線),可能是這個緣故,Naim信徒一就不用,一用就至少四、五件,以符合Naim所追求的聲音哲學。在國際市場上,Naim產品雖低調但發展穩健,這個『奇怪』的現象與其選料適當、耐用及聲音素質不無關係。Naim另一非常人行舉是從不跟風,其一是別人機身用料經已採用光可照人的厚重實心鋁,Naim仍十年如一日的用鐵殼,其二是發展迅速的數碼科技,它迄今乃採18 bit解碼(CD 3.5甚至售價萬六新幣的CDS II頂級CD機亦然),因為他們認為純粹以聲音素質造機才是最正確的做法。(誰能否認24 bit解碼設計的機種亦會有衰聲!)Naim廠方並非對未來數碼製式毫無興趣,『要睇岩至做』。 相對其他High End機的售價,Naim顯然不夠矜貴(DBL喇叭還可以),作為Naim超級擁躉其實『嚇不到人』,有鑑於此,廠方現已密謀設製一部超級放大器,不論售價或體積,準備和Mark、Krell打對台。這個成績就是Model 500,售價新幣三萬,欲知詳請留意下期報導。 雖則外型普通,但Naim卻有一種一聽就能忘掉一切的魔力,誰能否認它的旋律與節奏感在聆聽流行、搖滾時令人拍案叫絕的表現!這是我個人對Naim建立的聲音標準。是的,不論價錢,Naim的器材都有這份難得的感染力。本刊曾欽汶是一個注重聲音素質的發燒友,早前亦買了對Naim昔日的前後級回來。無論推何種喇叭,均令人齊聲贊好,我不妨直言,Naim可稱之為經濟能力中規中矩的理想主義者必備的器材,如果閣下不嫌棄外觀和名氣的話。 『最抵玩靚聲器材』多少對我有點心理影響,是以我倒極有興趣聽聽Absolute Sound大本營內清一色高級製作Naim的聲效。原因有二;(一)單體全部獨立聲箱設計,型號NBL的威力;(二)Naim和當代High End器材組合怎麼比。 NBL以電子分音系統伺服,六部單聲道後級NAP 135(75瓦),分別推動NBL六路音頻,75瓦功率會讓人對它有些輕視,但聽聲收貨卻紮實無倫,可見Naim走的是務實不華的路線。其餘環節包括Naim CDS II CD機、NAC 52前級、Linn LP 12/Naim唱臂/Transfiguration唱臂組合、Naim Prefix唱頭放大、全部非用不可的Naim線材(全套體系售價七八萬新元),可想像得到,這是一套不靚聲不關配搭的組合。 Ben是典型的LP忠實擁躉,藏品中又以非發燒片居多,他認為普通黑膠放在一套體系裡的挑戰性比發燒片為高(必定靚聲),如果連重播一般黑膠都有可一聽的表現,那才高招。況且,Naim賴以享譽音響界的就是靠其重播一般軟件有本事修正解析其細微的差別,以美妙的旋律節奏感取勝。 如前所言,全套Naim組合的音樂感是有『生命』的,這顯示它有久聽不厭的特質。這裡所謂有生命的音樂感於此需解釋一下,它和我們聽慣聽熟的音響系統有頗大的差異,我們必需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它,可以說,Naim是更接近原汁原味的現場,輕易讓你聞歌足蹈,雖然它中高欠細緻(相比FM、Cello),但它中低的速度與份量完全是典範級的表現,換言之,Naim特別擅長重播大堆頭、重型樂器敲擊的爆棚狂野錄音,型體特別的明朗,氣勢特別的從容,活生感特別的出眾,而且開愈大聲現場的感覺愈明顯。世上其實沒有無敵的器材,其捧場客就是喜歡這一點可愛之處,我有理由相信那些之所以是Naim擁躉就是那些喜歡聽現場音樂的人士,情況大概和中300B毒的擁躉差不多。 Naim玩法簡易,不必配線,連喇叭也是靠牆一擺就可收工,Naim懂得照顧發燒友,我還能說些甚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