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在1980年以前吧,我國電影院大肆宣傳杜比立體聲Dolby Stereo的震撼音效
,當時配合上映的電影是『大地震』,樓崩地裂的效果由前側和後面傳到耳朵裡的刺激
,真有無法言傳的感受。
    Dolby Stereo乃杜比公司於1975年發展出來的電影院音響系統,以雙D為標誌,代號
為SR,由左、中、右和環繞聲四聲道組成,此系統一下子便成為全球製片公司和電影院
一致採用的電影院多聲道格式。
   杜比就一直在無競爭的情況下,在1991年又再研發更理想的SR-D 5.1聲道的光學音
軌Dolby Stereo Digital系統,自此以後電影院多聲道音效便進入三國式的戰亂時代。
   第一部SR-D電影是在92年推出的『Batman Return』,93年迎來了DTS的『侏羅紀
公園』,94年冒出了SDDS,由阿諾主演的『Last Action Hero』。
   SR-D的5.1聲道是左、中、右、左環繞、右環繞和超低音,DTS系統是由美國Digital
Theater Systems Incorporated發展出來的數碼5.1聲道,SDDS是Sony Dynamic Digital
Sound的簡寫,由日本新力公司所開發,屬7.1聲道系統,為左、左中、中、右中、右、
左環繞、右環繞和超低音。SR-D音軌在菲林影像格之旁,只要電影院加設光學音軌讀取訊號頭和一架多聲道處理器即可,電影院若不擴充SR-D裝備,同樣可以用SR四聲道的系統來播放,不會讓電影院造成任何不便和壓力,只會讓觀眾們失去觀賞上的樂趣。
   DTS不同於SR-D,它的六聲道是儲存在CD Rom,電影院必須添購CD Rom光碟播放機
,製片公司必須增加成本去錄製CD Rom,兩相配合才能播出DTS音響,如電影院裝備DTS系
統也不成問題,因為DTS影片的菲林上同樣錄有兩聲道的立體音軌,以便在每一間電影院
都可播放。
   SDDS的音軌也是在菲林的邊緣,有專用的讀碼器和解碼器來處理這7.1聲道,大型電
影院可以加裝左中和右中喇叭,小型電影院可免,它可以在四聲道的SR系統或六聲道的
SR-D系統電影院播放,對世界各地的電影院有很高的相容性,不像DTS,若沒有指定器
材就只能播放兩聲道立體聲。
   SR-D和SDDS的音軌在菲林上,放映次數一多或收取不當所引起的磨損,就難免造成
聲音的失真,DTS因使用CD Rom就佔了很大的優勢,而且DTS只要用同一部影片,便可收
錄多種不同語言的CD Rom發行到世界各國,成本低廉又簡單,SR-D和SDDS就要因不同語
言各翻製一套影片,成本因此昂貴不少。  
      到了今天,電影製片公司當然不能滿足於5.1聲道,Lucasfilm公司便和杜比公司聯合
研究出6.1聲道,在後面環繞聲中加入一個中置,第一部6.1聲道電影就是『星戰前傳』
,稱為THX Surround EX。
   THX並不是一種錄音或音響格式,它只是一種視聽產品的品質標準,舉凡擴音機也
好,喇叭也好,或者環繞聲道處理器,甚至一些接線或一部影片或一架影碟播放機,都可送
交Lucasfilm公司驗檢,達到所定的標準後便可在有關產品上貼上THX的標誌,理所當然
的,所有運輸檢驗開銷費和THX的權利費,都要由購買THX產品的消費者來間接付出。
   一間電影院也可以尋求THX認證,條件除了所有器材都必須是THX標誌,電影院內的
座位要求,音場的包圍感,聲音的動態起落等等,都不能馬虎行事,THX人員檢準後每
隔若干時日都派員前來調查,以便THX電影院時時都處在THX的水準之中。
   因此一間THX電影院就算放映的是非THX影片,出來的效果也不會差到那裡去,而
THX影片在普通電影院放映,可能會有優良水準,也可能一塌糊塗,這情形同出在SR-D和
DTS身上,影片是SR-D或DTS音效,但電影院卻沒有相關設備,你也享受不到該有的效果。
   一般情況下,除非是冷門影片或是熱門影片正到下畫尾聲,通常在人潮如湧時很難
得到理想的視聽座位,不像在自己的家庭影院般自由,每次都可在皇帝位視聽。
    家庭影院環繞聲一向都較電影院遲問世,像電影院用的5.1 SR-D環繞聲,92年正在
電影院播放,家庭使用遲至95年尾才開發成功。
   杜比公司開始時將家用5.1系統稱為Dolby Surround AC-3,不久後改為Dolby
Digital,並要相關的軟硬件設備跟進,一概不得再使用AC-3的稱號,但AC-3正深入民
間,直至現在AV發燒友還是將AC-3掛在嘴上而不講Dolby Digital,但話也要說回來,
Dolby Digital叫起來實在有夠不順口。
   95年東芝和新力才用DVD規格互相容讓達成協議,95年尾正見DVD機成品,但因軟件
和仿拷分區問題而無預見前景,所以家用AC-3便對準LD而來,不想轉眼之間,DVD一翻
身就把LD打得落花流水,到了今天除了『星戰前傳』外,相信不會再有任何製片公司有興
趣推出LD影碟了。
   AC-3跟Dolby Pro Logic Surround最大的分別當然是五聲道各自獨立,而且都是
擁有CD格式的高標誌水平,在Pro Logic中可有可無的低音頻道,在AC-3屬於必須要有
的一條標準聲道,因為只是專司20Hz到200Hz之間頻率,是全頻的十份之一,所以稱為
0.1聲,每一架AC-3擴音機或解碼器都一定要有LFE低頻效果聲道輸出,至於要不要在你
的喇叭陣中多添一支超低音喇叭,決定權在你。
   雖然AC-3是五聲道環繞聲,有些AV擴音機為了有更稠密的包圍感,便自行設計出七
聲道環繞聲,這情況早在Pro-Logic時代便已有,像Lexicon由CP-1、CP-3到現在的
MC-1 EX,日本機前幾年還有JVC陪著Yamaha玩七聲道Pro-Logic,沒多久便只剩下
Yamaha直到今日。
   Lexicon是THX擁護者,環繞聲喇叭必須在對著左右兩耳旁側,因有感身後的空洞,
便多加兩支後聲道,Yamaha至今不入THX陣,設計音場程序時是將環繞喇叭定在身後左
右兩角,另外在前面1.8公尺處設計兩支喇叭的效果聲道,讓音場可以拉得更高更深。
    94年Lucasfilm成功推出家用THX標準條規,所有要得到THX標誌的AV擴音機,都必須
將訊號和音色加以指定的處理,就是Re-Equalization、De-Correlation和Timbre Matching,並加強中置聲道的音色和電平,若是Pro-Logic AV機,左中右三聲道必須各
有85w以上的功率輸出,環繞聲道至少有50w以上,到了AC-3便指定五聲道要同功率輸出,
最少要各有100w。
   講是這麼講,很多日產THX-AV機是否能達到RMS 8 ohm 20-20kHz All Channels Driven的情況下輸出足料的100w,還真大有疑問,但THX的標誌還不是照樣貼在器材的
面板上。
    THX指定環繞喇叭必須Dipole設計,那種一箱有兩面或三面發音單元喇叭,Pro-Logic
時代因後聲道頻率上限只到7kHz,訊息量又少又弱,Dipole喇叭的頻率響應能到7kHz已
是及格,這種喇叭可將單聲道又弱小的環繞聲擴散開來,造成一種模糊又有包圍感的後
環繞效果。
   AC-3的左右環繞聲道各自獨立,具很明顯的分隔度,再使用Dipole喇叭就不怎麼合
適,若你目前正是用著Dipole喇叭玩AC-3,不妨換一換普通喇叭試看,你將有意想不到的
收獲,還有一項要注意,若你堅技使用Dipole喇叭,而且又是在AC-3之前,Pro-Logic時
代便已購入的產品,可要認真檢查一下它是否能對應全頻率。
   Dolby設計AC-3的理想操作情況,是用五支相同的書架式喇叭配五支超低音,但在
很多家居環境中並不能作如此誇張的擺設,就沒作什麼硬性規定,喇叭前大後小無所謂
,最好是同一品牌同一型號,再加一支超低音就行了。
   除了少數的AV機外,如Denon的AID、AISE、AIOSE,大多數的AV機在THX Surround
的模式下,不管你用的左右聲道喇叭是6寸單元的書架型,或是18寸單元的座地型,都自
動將喇叭設定調為小型,頻率下到80Hz便切斷,若強自將喇叭設為大型,AV機就自動跳
出THX模式,讓你不能以THX聲響配大型喇叭播放。
    因為Lucasfilm的金錢至上政策,令許多AV發燒友對THX的標誌失去信心,為了挽回
聲譽,Lucasfilm不久前將THX一開為二,達到某項水平的高水準機種,定為THX Ultra
,較為次等的定為THX Select,雖然有此分別,還是難於服眾,Lexicon MC 1是THX
Ultra、Denon的A1 SE和Pioneer的VSX-D939TX也同樣是Ultra水準,你會如何看待這水
準?
   拿Lexicon來比較或許太殘忍了些,就AISE和939TX這兩架來說,你又會對THX
Utra如何打分?一些沒有THX認證的AV機如EAD、Krell的Home Theater Standard,難道
你對它們都沒信心嗎?
   有THX認準的LD或DVD影碟,在音質和影質方面至少有一種保証,用非THX的影碟機
和非THX擴音機播放都能得到一流的品質,其他器材嘛,就見仁見智了!
   AC-3成立之初,Dolby Digital就是代表5.1環繞聲,當DVD還未出世,所以在LD影
碟上凡是有Dolby Digital標誌的都是5.1聲效,但在DVD影碟上,Dolby Digital只是
一種錄音制式,並不代表5.1環繞聲,它可以是Dolby Digital 1.0的單聲道,或是Dolby
Digital 2.0的立體聲,或是Dolby Digital 4.0等等不同形式的音響效果,這都會在DVD
的外盒上詳細註明,非Dolby Digital 5.1或6.1不歡的發燒友,在購買DVD影碟時可要
認仔細了。
   DTS的聲音壓縮沒有AC-3大,解碼還原後無疑較AC-3優勝,可惜DVD成形之前,DTS
並不熱衷奔跑,導致杜比公司得此大功,Dolby Digital成為DVD的標誌制式,每部電影
在製成DVD時必須是Dolby Digital錄音,才可以考慮是否要出DTS的版本,而不能只出
DTS不出Dolby Digital的影碟,DTS起初的無可無不可的態度導致如今失去了一大片江
山,甚至美國的HDTV和SDTV,歐陸PAL制DVD也都是以Dolby Digital為標準的。
   因為AV發燒友對DTS的喜愛,製片公司才將一小部份的電影DVD同時推出AC-3和DTS
兩個版本,如『侏羅紀公園』,或者將AC-3和DTS錄在同一片影碟內,如『羅馬戰士』
,而羅馬戰士的AC-3是5.1,DTS是6.1的ES。
   以家庭環繞聲來說,SDDS相信沒這麼容易,或者是根本就不會進入家庭裡,一來是
若照足SDDS規格,家中那來地方設置左中和右中喇叭,看來也沒此必要,二來製片公司
已經為AC-3和DTS在頭痛萬分了,那還會多加成本的去碰SDDS。
    撇去SDDS不談,發燒友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剛剛才熟悉AC-3的性格路向,DTS擴音機
竟然排山倒海的壓境而來,想想到了DTS這境界,AV機應該不會再有什麼花樣了吧!那
知道DTS機在家中還沒坐穩,竟然會搞出個EX6.1環繞聲,唉!保重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