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對音響完全陌生,身旁又沒人發燒音響的人,要撞進音響去並不容易,根本就無從下手,最多是到百貨商店或家庭電器店選購一套迷你音響組合。
   我也是一樣,由一架迷你音響開始我的視聽路程,這第一步拖了好長一段時間,約有三四年,之後才踏出第二步,沒想到就此不停的走,直到今天還不能停止。
   當時對音響一竅不通,以為買到的已經是高價優良器材,不懂得去比較,也不懂得去更換,祗懂得不停的買卡帶回來聽,是真正的在聽歌聽音響,跟一般不停換器材聽音效大不相同。
   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不懂音響為何物要好過很多,單純的聽聽音樂歌曲,既不懂錄音的好壞,也不懂器材應該如何擺位,當然更不懂小小的線材所引來的大大煩惱。
   這架迷你音響備有外部音訊輸入端子,不停的翻閱使用說明書後才約略暸解這輸入訊號的功用,在請教了家庭電器店的老板後,便買了一條訊號線回家,然後將錄影機的音頻輸出接到迷你音響。
   我國的電視節目和我的錄影機雖然都是單聲道,但經過迷你音響所播放出來的聲音,很是讓我吃驚,原來電視節目和錄影帶的聲音會如此好聽,尤其是荷里活的英語科幻動作片,更使我很後悔為何早些不懂得運用這Line In的輸入端子。
    是該後悔嗎?到現在我還弄不清。
      如果日子就這樣維持現狀的一天天過去,應該會少掉很多煩惱,可惜並不能夠,因為我看到了一些音響雜誌。
   自小便很喜歡攝影,小學三年級時就擁有屬於自己的126柯達相機,中學畢業出來工作賺錢後,便不停的買了一大堆攝影器材,有五架Nikon機身,十三支原廠鏡頭,Mamiya RB67和三支鏡頭,還離譜的在家中設暗房,自己搞彩色放大。
   喜歡攝影自然會買攝影雜誌,除了固定向美國訂閱外,時常都會跑到相熟的書局零購香港雜誌。
   合該有事,屬霉運當頭,一天閒得無聊又買不到攝影雜誌,便隨手到處翻動,沒想到竟給我看到一些香港出版的音響雜誌。
   因為平常我都不會去翻看那些我不熟悉或不感興趣的雜誌,攝影雜誌沒到就跟店主聊天,這一個天大發現讓我又驚又喜,馬上買了音響技術、音響世界、Hifi音響和HIVI共四種雜誌回家。
   隨手快速的翻看和從印刷精美的廣告得知,原來我那一套自認很好聲的迷你音響,
竟然如此的不入流,在音響發燒友眼中,這類迷你音響組合就跟麗的呼聲那小箱子沒兩樣。
      一篇篇的文章看過以後,才知道什麼是音響,也才知道原來音響的境界是苦中帶樂,美妙無比,會令人陶醉,也會令人瘋狂。
   這迷人的高保真高傳真的世界,有如一堆浮沙,一腳踩下去可就不能自拔,那麼是要不要踩下呢?

天下大亂
   暫時不要,多看一些雜誌多暸解一些才說,因為雜誌內提到的什麼擺位定位,口形高低,扇形深闊,再加上一些音響專有名詞,使我看得頭大如斗,這情形有如吃了一大碗糯米飯後消化不良,甚為氣惱。
   但每天還是照吃無忌,新書一來就買,如此過了三四個月,書裡提到的東西,十句總算看懂了兩三句,相信一年半載後情況會好些。
   雜誌看得多,也更清楚的知道音響界有如無底洞,不管丟下多少身家都一樣無法滿足,我是窮苦人家,不能玩名牌玩身家,自我多次警戒,祗能低價低檔,不可發燒瘋狂。
    你看,多麼天真!
   如此這舨,終於在客廳擺下了一架卡帶錄音機,一架CD機,一架擴音機和一對JBL揚聲器,器材簡單,價格不高,但天下大亂,由此而始。
      聲音表現當然比迷你音響好很多,但心裡頭並沒有驚喜的感覺,不像初初將電視節目的聲音由迷你音響播出所帶給我的喜悅,不論是卡帶也好CD也好,怎樣用心去聽也好,
   是否值得為THX這三個字母多付款額,則是見仁見智,至少有THX標誌的產品對發燒友來說,是一種品質優良的信心保證,但也不是說非THX產品就是劣貨,主要在於廠家的製作態度,有幾個High End環繞聲處理器都不是THX產品,但聲音表現卻遠遠將日本的THX AV中心拋在後頭。
   Lucasfilm對器材的標準程度,使一些廠家和消費者對THX這三個字感到混淆,Lucasfilm為了挽回聲譽,趕緊又另玩新招,別設標準,分為THX ULTRA和THX Select,前者為頂級表現標準,後者為一般表現標準。
    這是99年的THX分類法,祗是不知道發燒友會如何看待這兩種THX標準。
   95年真的看到Dolby Digital AC3的一切成品了,LD影碟、LD機、環繞聲擴音機、視聽界熱得不得了,THX的影子一下子不見了,苦命的發燒友們,這下有難囉!
   電影院早在92年已經使用5.1聲道播放,稱為SR-D,經過不斷的研究開發,現在終於進入家庭,全新又具震撼效果的環繞聲系統,終於可以在家庭裡作私人享受了。
   AC3的六聲道各自獨立,相對於由立體聲輸入後再解碼譯成四聲道的Pro-Logic,未曾推出已見轟動,何況最令人詬病討厭的後聲道,在AC3是由20Hz到15KHz的全頻立體聲,真是太令人感動了,這麼優秀出眾的環繞聲體系,為何遲到今天才成功開發呢?
擴大空間
   這時我的屋子作一些裝修,其中一間9尺x12尺的房間為了此後作視聽專用,便拆掉改成12尺x16尺,計劃中的14尺x20尺因不夠地方而作罷。
   時常都聽到一些在客廳視聽的朋友說,在一間密封的房間聽歌看戲,一流!因為聲音不會跑掉,全在房間內,刺激無比。
   確是刺激,有了專用房才知道最大的缺點是聲音不會跑掉,到處碰撞遊蕩,撞到你頭昏眼花,心煩意燥,不像在客廳,聲音可以從窗口門戶走廊流走。
   至此才總算明白書內常提到房中的聲音要作如何吸收或打散的處理,手忙腳亂的趕快翻閱一大堆雜誌作參考,才漸漸知道要做到完美的吸音房並不容易,吸得太多成死音沒了生氣,吸得太少活音太多又吵亂,那裡該吸音,低頻才能結實清晰,那裡不該吸音,高音才能有反射而靈活,這次頭不大腦不亂都不行了。
   原本為了衛生問題不想在房內放地毯,祗好打消原意,再用吸音棉做成抱枕狀放在四個角落,十一尺高的石灰天花板下一尺再吊上一層美國進口的防火吸音天花板,皇帝位兩旁和後面各放一片五尺x六尺的海棉,汗水沒有白流,如此一來整間房便大不一樣,已經能夠舒舒服服的聽歌或看戲了。
   有專用房的確很好,不像客廳般有那麼多的嘈雜聲,雖然祗有我和太太及兒子三個人居住,但左鄰右舍的講話聲和孩童的嬉戲喧嘩聲,汽車、電單車來來往往,狗的吠叫聲,起風下雨聲等等,這吵鬧聲響在在都影響視聽的情緒,不祗不能專心聽歌看戲,還聽不到錄音中的許許多多細節。
   尤其要玩家庭影院者,無論如何還是要一間專用房,關起房門,調暗燈光,才有幾分戲院味道,在客廳的生活氣味太濃,怎樣都沒那種正在看戲的心情,更不要說要如何的投入了。
   第一部在我的視聽房播放的影片是『侏羅級公園』,逼真的恐龍畫面,震撼的音響,在黑暗和寧靜的房間觀看,感受份外不同,那一步一步踏地而來的低頻,那一聲聲仰天怒吼的呼叫,十足的緊張,百分的刺激,唯一差別是少了其他觀眾陪著你尖聲驚叫。   
但是,一個頗嚴重的問題來了,這是在客廳從沒有留意到的問題,我發覺電視螢幕太小,來自喇叭的暴龍吼叫聲,跟螢幕上的影像無法配合,小小那麼一只有如嬰兒般的東西,竟然能夠發出如此驚天地、動鬼神的叫聲,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我的喇叭如果播放暴龍的叫聲並沒有錯,錯就錯在我的電視機太小了,聲音比影像大得離譜,影和音無法協調,比率完全不對,雖然不必將影像弄到如實物般大,但也要有個樣子有個譜才行啊!
   這麼嚴重的問題,當然不能坐視不理,便到處比較計算中的34寸電視機,經過一番的考慮和比較後,感到34寸也不外如是,恐龍在螢幕上也大不了那裡去,最多比嬰兒大一些像只初生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