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三年以前,已有兩次復出紀錄(九三年『歸來吧』及九五年的『Welcome Back』)再次受到環球唱片的青睞,簽下新約,拭圖製造另一個女版黃凱芹或是李克勤。 其實有了上述紀錄,這種情形已不能列入『復出』的一種,只可說久休後尋求音樂上的一種突破,例如有人問及若開演唱會唱那些歌曲時,她就堅持說必須添足新歌才開。 事實還在於,陳慧嫻在九二年至九四年所推出的唱片,是屬於暑假『作品』,御用監製歐丁玉每次都是移磡就船,例如『Jealousy』是到洛杉磯錄,『今天的愛人是誰』則選在紐約,在一間車房改建成的『錄音室』中炮製。 征戰歌壇逾二十載,理應享盡歌壇一切名與利,為何陳慧嫻選擇重新再戰江湖(與環球新簽了三年合約),與一眾年輕女藝人一爭長短,原因是她是那種不能每天過著平凡生活的人,唱歌是她最大興趣,她需要少少的音樂成就感來調劑自己。 關於這一點,我的看法是,陳慧嫻持有這種想法,即是在唱片的創作過程中,是受到了昔日最佳拍擋歐丁玉的影響。歐丁玉對製作唱片之認真是有目共睹的,例如陳慧嫻當年一首歌錄五十條聲軌,每句選唱得最好的剪軌成最後版本。反而,現在的陳輝陽雖然出色,卻是做不到這一點。 『少女雜誌』時期的陳慧嫻,由於演唱較其他兩位成員(陳樂敏和黎芷珊)突出,憑一曲『逝去的諾言』脫穎而出,成功單飛,次張『故事的感覺』成績更上一層樓,奠定其一線女歌手的地位。 脫離創作人『安格斯』之後,陳慧嫻明顯另拓歌路,以充滿動感、激情成功俘虜了另一批較年長的聽眾,因此像『跳舞街』、『去吧』、『傻女』、『紅茶館』、『夜機』、『花店』、『千千闕歌』均大受注目。有陣子陳慧嫻因負笈海外而謀求短暫別離歌壇,重出江湖後聲望不如之前。她較受音響發燒友歡迎的大碟則是九二年『歸來吧』黑膠大碟及九七年那張『港樂奇妙旅程』現場交響樂的錄音,她和香港管弦樂隊相攜,除了唱出多首首本名曲,一些她從未在唱片上推出過的歌曲也唱出她獨有的風格,令人迴腸蕩氣、神之為奪。 有關『港樂奇妙旅程』,是由於『現場演出加上管弦樂團伴奏』,陳慧嫻大碟之精彩,則以『歸來吧』為最。此碟的聲名地位也因為黑膠的發行量少(一如張學友『真情流露』),再加上極受音響發燒友歡迎(不論歌曲或錄音),而變得奇貨可居。新加坡一位二手黑膠買賣佬『阿龍』,對她推崇備至,猶在所有廣東女歌手的大碟之上,無論如何哀求,說不賣就是不賣。 在樂壇上最輝煌時期(八十年代中後期),和陳慧嫻競爭最激烈的,並非梅艷芳,也不是葉倩文 ,而是和她差不多身型,甚至做過同班同學的林憶蓮。多年前,陳慧嫻會因為一場show對方多唱一首歌曲而導致心情不愉,這是由於過往的陳慧嫻好勝心強之故。這兩者有相同之處的是:男性歌迷佔的比例比女性歌迷多,兩者的歌迷數量又不相上下,在這種情形下,自然會為『誰比較紅』而爭論不休。 後來,陳慧嫻在廿五歲事業有成(一九九零年)赴美留學,林憶蓮開始征戰台灣,十餘年幾乎專注在華語市場發展,而在陳慧嫻這方面,兩度復出後都在香港樂壇留了下來,間中只發行極少量的華語唱片。所以,陳慧嫻由始至終都把主力放在廣東樂壇上,維持著一條線的無限精彩。 陳慧嫻的星路平坦順暢,在高峰期(出國讀書前)甚至能做到力壓梅艷芳,只有在九四年(她廿九歲)畢業歸來時(『歸來吧』只是陳慧嫻在九二年大學暑假時所灌錄的一張唱片,不算全面復出),歌唱事業開始變得不再順境,有人認為她的作品和過去相比乏善可陳,這種說法並不對,有這種想法的人,他們的直覺上就等如任譚詠麟如何努力,總不及他八十年代中期的作品一樣,認為陳慧嫻不濟一樣可作如是觀之。陳慧嫻九十年代中後期的作品絕對不差,我相信有許多作品,到了她手中,才算發揮得酣暢淋漓。 (然而,學成歸來的陳慧嫻,確是由於本身是上一代人而失去了優勢,香港樂壇已經徹徹底底換了一次班。所幸不像同是放洋留學的陳美玲,歸來後擾攘一陣便得告退。) 事過境遷,歷史也很難定論,陳慧嫻是因為讀書而失去了時機(李克勤在九十年代還不是嘗到潦倒的滋味),如果真有這種想法,這種人簡直不知所云了。陳慧嫻有個極富裕的家境(父親是做官的),讀過心理學,是知識份子的典型,性情直率,歌壇發展也算有過極風光時刻∼至少比絕大部份的女藝人好,而至今其心中仍存有做『新音樂』的觀念(有譚詠麟之風),絕不能非議。 陳慧嫻,自然是一流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