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廢十載功寶刀未老』推出來後,機主李先生來電:『何時再來,我還有一套以Eminent Technology為主的系統。』
『又有一套?』我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
『那到底是甚麼回事?請正確一點報上來。』
『有人質疑那套系統音場夠雄偉是因為空間大,所以我另外在一個比較小的房間舞弄多一套,兩者音場不相上下,算是有個交待。』
李氏那個大房有23'x28',新房小了三份一,大約四百方尺左右。
這一趟的喇叭依舊是E.T.,型號變成了LFT-3,是LFT-7的弟弟,小了一個碼,差不多有四尺高。此E.T.產於1984年(目前已停產),當年售價約新幣七、八千元。
作為李氏最新玩物,LFT-3從頭到腳都經過摩改一番,『頭』是改換全新、可直上50kHz的釹磁鐵鋁帶(原裝只有20kHz),『腳』則以較粗壯的白鋼取而代之。順帶一提的是鋁帶單元的優點是質量輕,推動靈敏,一停一動瞬間完成,所以反應十分快。
李氏對改裝LFT-3的信心完全來自其大佬LFT-7,對其優缺點暸若指掌。所以這對屏風,交由Mark  20.6去推,前級是同廠的No 26,訊源則是Sony SCD-777 ES + Audiolab 8000 DAC(我十七年前見過那一部),一對喇叭線也是抵玩的Transparent Super。
LFT-3於此也是呈平擺,遠離後牆五六尺,這是玩屏風喇叭的一大原則,因為無論Toe-in或Toe-in,在雙面發聲的喇叭而言,意味著前面Toe-in,後面的就會呈現Toe out之勢,這會擾亂了整個音場,熟悉屏風的人都知道,其音頻是整幅向前推出,不像動圈式喇叭以推動空氣產生聲波傳遞,並不斷向前擴大。
根據我聽後的感覺,李氏的LFT-3也有類似之前LFT-7的音效,就是音場龐大而向後傾,層次定位佳,內部音場的音樂細節(如低音提琴、鼓聲)也聽得一清二楚。不過,喇叭和其他環節都與大房有一段距離,其透明度、低頻下潛還是稍有不如,但以其整套體系的身價(不到兩萬新幣,皆二手),超值到無話可說,要知道,大房那一套接近新幣十萬。
李氏瘋狂迷戀屏風,其實並不是最近的事,而他一連買下兩套E.T.喇叭,也非巧合,因為早在三十年前,他就被屏風(Magneplanar)的聲音魅力所吸引。話說在當年,此喇叭被一有眼光的代理引入(店子開設在Singapore Shopping Centre),當時為了促銷此喇叭,該代理其中一成員還化身樂手,現場以真樂器與音響體系(當時還是LP)一比高下,為示公平,樂手與喇叭(用Audio Research推)是隔著一道窗簾(外面的人是看不到裡面的情景),然後叫來人猜測發出的聲音是出自該喇叭或者該樂手(以Sheffield labs Drum Record中的擊鼓和三角鈴作準),結果猜錯的人還不少呢?!這件事,當時在音響界引起很大的轟動。
李氏當時正值發燒期間,他有興趣買HiFi,但更有興趣購買像真聲的HiFi產物(他也是一名樂手),當時在場的他被眼前的一幕嚇呆了,從而埋下他對屏風喇叭的情緣(不久前曾到訪的dCS老闆David Steven也是屏風擁躉)。
在屏風派人才凋零的當兒,李氏可稱得上本地屏風派的代表性人物。
李氏還有一個外號叫Ferrari Lee,原因是他擁有一部全世界限量378部的Ferrari 360CS(時價新幣八十餘萬),引入獅城共十一部,一部在早前撞毀報銷,所以目前只剩十部。360 CS版在多處採用碳纖維作外飾,由於HiFi友通常也喜歡看稀世靚車,故攝下以供分享。(編按:有關李氏昔日的音響歷程,將於下期正式登場。)
 (2008)